查看原文
其他

为优秀的他们点赞!一起来听听“浙”些大学生的故事

教育之江 2023-11-28


10月24日至25日,2023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大会相继举行。评选大会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主办,省教育发展中心和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浙江工业大学雷语等

10名本科高校学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孔柳佳等

10名高职高专学生

获得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校

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

省级特别推荐资格


一起来认识一下

优秀的他们

↓↓↓


浙江工业大学

雷 语

善治有为:

从绿水青山奔赴生态未


向上滑动阅览

雷语的家乡丽水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厚望的地方。


五岁时,在他父亲的单位,原“浙江林业学校”有两面宣传墙。一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另一面,是国家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首任部长梁希老先生所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父亲带着他反复认这20个字,他的文字启蒙从此开始。


高考后,怀着对公共治理与环境治理的憧憬,雷语毅然报考了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迫切地希望用公共管理的专业知识,追寻心中的“青山梦”。


梦起“青山”:夯实专业根基


不惧青山远,但行前路中。为了追寻心里的“青山梦”,雷语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发奋努力。三年来,他在图书馆的累计学习时长超过3200个小时,41门核心课程达到90分以上,绩点、综测均位列专业第一。


截至目前,雷语共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三项、省部级奖项十余项,主持参与国家级大创立项四项,并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奖学金与各项荣誉称号。目前,他已成功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志在研究生阶段继续研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一场学科讲座上,武汉大学丁煌教授的一句话让雷语牢记了三年。“要在世界上做好一名中国故事的传述者,发扬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就必须打好英语基础。”为此,他从未间断过英语学习,在雅思考试中取得7.5分。同时,他撰写发表SSCI检索论文三篇,在国际期刊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扎根学术:勇攀科研高峰


2022年,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达5799亿千瓦时,其中电力缺口达到惊人的35%。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浙江省在开发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时面临着这样一个发展悖论: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弥补电力缺口;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设施的建设侵占破坏了大量宝贵且优质的土地资源和林地资源。因此,如何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又不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流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个问题,雷语联系导师、组建团队,耗时一年走遍全省11个地市的37个光伏互补发电厂,“踩”出了资源禀赋、发电成本与效益等有效一手数据三千余条,并从中提出了适合发展的三种光伏互补发展策略的改进方案,以及细化的六种发展模式。


在项目进程中,雷语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如果能根据每个区县的自然条件科学为它们推荐最适合的发展模式,就一定能为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高质量、可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参考,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贡献一份力量。”


2023年8月,雷语团队的项目成果顺利通过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初赛、会评的检验,他带领团队奔赴东南大学参加全国决赛。在路演阶段,团队的选题让大赛秘书长、浙江大学俞自涛教授眼前一亮,他说:“你们这个主题是我多年来见过最优秀的几个之一,既有趣又实在,一定要好好做下去!”


最终,带着老师、同学们的期望,他带领团队从全国3000多支队伍中厮杀而出,斩获国家级一等奖,中科院何雅玲院士为他们颁奖。目前,相关成果已形成咨政建言报告递交省委省政府,论文成果正在能源环境领域的顶级期刊Energy Policy评审中。加之他在去年参与禁塑令项目,带领团队斩获学校历史上首个“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社会实践赛道国家一等奖,也成为学校首位连续两届获得该赛事国家一等奖的学生。


通过这次科研竞赛,雷语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公共政策的科学决策,助力祖国书写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敢为善为:传播青年之光


刚入学时,雷语便勇于向自己设问:“我能为社会,为我周围的人做些什么?”


如今,他已能交出一份带有公管学科特色的答卷。


三年来,雷语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与省信访局共建的省信访研究院平台的相关工作,分析多个主题十余万份信访件,形成多份信访分析报告。他关心的议题涵盖“城市交通”“大学生就业”“能源可持续发展”等。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雷语组建了学院首支青年理论宣讲团,在杭州西湖风景区开展了多次主题宣讲。当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时,他分享了在“禁塑令”与“光伏互补”两个项目中的研究经历与趣事,从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的角度讲好“生态文明”这个大命题,获得好评无数。


作为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和班长,雷语带领同学们披荆斩棘,斩获“校优秀学生会”“校十大示范班级”等十余项荣誉,不断实现突破。


在开学初的经验分享会上,当雷语看到大一新生们对他成长经历满怀好奇,极其踊跃地提问,并与他分享自己的理想时,雷语仿佛看到了大一时的自己。他立志不仅要继续追逐光、靠近光,更要成为光、散发光,用亲身经历鼓励身边的同伴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未来,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致力于绿色发展政策研究的学者,继续探索“环境之治”;他希望自己能为“双碳”目标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力量,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他希望自己能再次回到育他成才的工大,站在三尺讲台上,讲好公共政策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


温州医科大学

陈 灏

燃青春之火

做孤独症群体的点灯人


向上滑动阅览

陈灏,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学生联合会代表、校十大杰出青年。他综合成绩名列前茅,主持国家级、省级学生课题5项,申请授权专利1项,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


作为星海孤独症家庭支持公益中心负责人,陈灏长期致力于孤独症帮扶工作。他深入浙江省3市,撰写5万余字调研报告,创新探索出孤独症全生命周期社会融合支持体系,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和累进创新专项奖;他积极投身公益实践,用专业知识精准帮扶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累计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200小时。


他还带领团队推动温州市首个慈善信托项目“点亮蓝灯”落地,形成孤独症家庭帮扶的温州样板,获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等荣誉。


潜心求知,争做专业能力扎实的医学生


陈灏的医师梦源于小时候的一个意外。由于贪玩,七岁的他在高处的晾衣绳上玩耍时不慎摔落,后脑勺着地,鲜血淋漓。被送往医院后,接诊医生一边柔声安慰他,一边娴熟地处理伤口。他被医生的温柔和精湛的医术触动,从那时起,一颗学医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他立志成为一名卓越的临床医师。高考结束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医,并如愿考入温州医科大学。


进入大学后,“勤学”成了他身上最显眼的标签,他潜心求学问道,扎实学好专业理论与技能,大学四年综合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总计14门课程满绩,获校一等奖奖学金、正泰卓越奖学金等7项奖学金,并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获校十大杰出青年等17项荣誉。


他积极参与医学科研,努力探寻生命的奥秘,主持国家级、省级学生课题5项,申请授权专利1项,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创新研究二等奖。

 

深入调研,勇当孤独症科研的探索者


怀着对医者仁心的追求,他在大一时便加入星海孤独症家庭支持公益中心,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第一次孤独症志愿活动中,陈灏接触到了一名6岁的孤独症孩子,由于环境的刺激,这个孩子情绪严重失控,肆意大声尖叫,用嘴狠狠咬自己的双手,血液从尚未愈合的伤口缓缓渗出,小小的手上伤痕累累。在和孩子母亲交谈中得知,孩子2岁起便有着严重的自残行为,为了带孩子看病,母亲不得不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辗转全国各地去寻求合适的治疗方式,却屡遭碰壁。听后,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特别希望能够帮助孤独症群体,不光是帮助孩子,也帮助家长。“我是一名医学生,既然要帮助他们,就一定要给予科学、专业的帮扶。”在陈灏看来,科学性和专业性首先应该体现在精准了解孤独症群体的需求上。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与另外几名同学一同组建孤独症研究课题组,开始深入调研这个群体。3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深入“杭、温、台”三市,将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相结合,深入368户孤独症家庭,撰写5万余字调研报告,深度剖析孤独症家庭真实生存现状并探索精准帮扶对策。2021年,该报告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和累进创新专项奖(政策施行)。

 

投身公益,甘为孤独症家庭帮扶的孺子牛


在调研的基础上,陈灏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投入到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帮扶的志愿服务中。他邀请温州医科大学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成立孤独症研究中心,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为孤独症帮扶活动提供创新思路和专业支持。


为帮助孤独症家长精准获取孩子诊断康复信息,他带领团队首创全国孤独症诊疗地图小程序;为给不同年龄段的孤独症群体提供个性化社会融合服务,他联合残联、妇联等多个政府部门在温州地区率先推出孤独症儿童融合夏令营、孤独症青年职业培训项目;为改善大众对孤独症的认知,他和团队大胆创新,以数字画展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四年来,他和团队的志愿服务足迹覆盖6个省,帮扶800多个孤独症家庭,累计影响24万人次。


谈及长期坚守的原因,陈灏提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孤独症患儿及家庭的难处,也感到责任的力量。

 

带领团队,争当孤独症志愿服务的领航者


作为孤独症志愿帮扶的代言人,陈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目前团队有3000多名志愿者,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他带领团队推动温州首个慈善信托项目——“点亮蓝灯”孤独症家庭赋能项目落地,打造出孤独症帮扶的“温州样板”。为推广帮扶模式,让更多的青年力量投身孤独症帮扶事业,他联合多所高校成立孤独症志愿联盟,让更多孤独症家庭重拾生活的希望。


四年来,团队获全国学雷锋“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奖项,被评为全国百强学生社团、国家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称号,累计获14项国家级、省级荣誉。他个人也被推选为浙江省学生联合会代表,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大学生。

 

作为一名青年医学生,他希望给处于人生幽暗中的孤独症患儿及其家庭温暖,帮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浙江师范大学

冯舒楠

青春逐梦

始于“足”下


向上滑动阅览

执灯踏荆,光暖夜路


冯舒楠与足球的缘分,始于她的父亲。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自幼便爱上了踢足球。但由于条件限制,她没有机会系统地参与科学的足球训练。为了能够实现儿时的梦想,她全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日复一日地努力着。最终以全省133名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进入大学,冯舒楠十分珍惜学习时光。每天天还没亮,冯舒楠就起床训练,训练之余就到教室与图书馆学习理论知识。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耕,她收获了连续3年专业综合测评第一的“果实”,并获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2021年度省政府奖学金,还收获了浙江师范大学第十七届十佳学子、三好学生标兵等奖项和荣誉30余项。


“足球是个对抗性强、受伤率高的项目。”这是她在训练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自己能不能想办法让这个项目更安全一些、训练过程更有保障一些?于是,她在学姐及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打造了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足球小将”项目。


“足球小将”项目运用智慧化手段,将战术数据、多界面报告同步呈现于移动终端,巧妙地用客观数据赋能足球训练,使之可量化、可视化、科学化。


体育领域和数字化科学领域相碰撞,擦出了不一样的绚丽火花。


具体来说,“足球小将”就是基于固定式体测装置的基础进行改装,将其打造成可穿戴式便捷式装备。尽管之前和老师学习过,但这仍是一个新颖的项目。冯舒楠意识到,这个项目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所追求的“星尘”,更是能够让不少人能够感受到其光热的耀眼“星辰”。


她的项目能够帮助到不少像当初的她一样刚刚迈向足球领域的人。简介里的“足球小将”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致力于青少年智慧化足球培训,通过自主表现分析系统,精心打造足球科学培训新体系,为中国青少年足球科学插上“翅膀”。


想到足球场上肆无忌惮地奔跑着、欢笑打闹着的一个个小身影因为佩戴着自己设计的智能设备,更加舒展地做着训练动作,冯舒楠便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


灯火摇曳,不惧风雨


科研路上不能光有一腔热忱,更要有时刻对抗黑暗的胆量。由于起初想法有些不成型,团队里的成员们对项目的未来走向一直不确定,再加上项目组的同学常常需要和负责研发设计的工学院同学对接进度、探讨设计方案,在探讨过程中也多有分歧,起初项目的进度推进并不顺利。冯舒楠和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线上与线下的磨合、讨论,同时也扛着外界的不理解和批评。


冯舒楠一直牢牢握着项目行进的舵,没有松手。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她协调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与评委的意见相对接,一直统筹安排着队内各方工作。感受到她的坚持,成员们也互相鼓劲、打气。取得进步,成了扎根在每名成员心中的不灭信念。


“对于我来说,竞赛给我带来的不仅有荣誉、成果,更多的是对我自己的改变,我是个开会发言都会面红耳赤、说话结巴的人。竞赛让我学会答辩的技巧,以及如何站在台前与老师、评委进行眼神互动。”团队的磨合也至关重要,每个个体在其中都得到了提升。追逐星光的过程中,成员们彼此也是互相的微光,互相给予温暖和力量,这对她而言是一段收获很大的经历。“我们都是追赶星星的人,在刮风下雨、白昼黑夜中不停地赶路。”


得知项目组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时候,冯舒楠感觉“这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感觉昨天才初具雏形,今天就站上领奖台了”。但谁都知道,追到梦的一瞬间尽管有“不真实”的感觉存在,但回看脚下一步步披荆斩棘迈过来的路,那是踏实的积累,更是自己努力获得成果的印证。


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冯舒楠选择带领实践队一同前往贵州毕节元宝女足,给孩子们带去数字化设备并传授他们专业的知识技能。为了帮助元宝女足突破当地资源的限制,她积极组织更丰富的活动以不断激发足球小将们的运动潜能,同时也向他们展示着更大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性,助力元宝女足征战全国。


目前,团队累计在各地组织开展教育公益专项活动136次,受益学生达1938人。冯舒楠和她的团队用爱心和善举,为山区孩子们的足球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不啻微芒,书灯长明


在投入大量时间准备竞赛的同时,冯舒楠也没有落下学业。在她看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她会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还会将老师在课堂中分享的、令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名词记下,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有时候会为了搞明白一个问题或者写一篇文章在图书馆泡好几天,”冯舒楠笑道,“我所学到的东西,无论是在竞赛里还是在生活中,都会帮我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让冯舒楠探索到了更大的世界,让她成为了更强大的自己。她说,未来会继续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勤奋努力的姿态,不断翻山越岭,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让更多的人享受足球的欢乐,让更多人的足球梦“足”够精彩!


宁波大学

欧阳国俊

无军旅

不风华


向上滑动阅览

携笔从戎,追逐迷彩青春


他于2018年考入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在大一学年表现优异,之后毅然携笔从戎,于2019年9月1日应征入伍,献身国防。


入伍后,他奋力拼搏、挑战自我,在新兵期间接连荣获“优秀个人”“奋斗之星”和旅“优秀新兵”等荣誉称号,并被选为旅新兵结业大会中的十名新兵代表之一参加授衔仪式,由旅政委亲自授衔;下连队后,担任连队板报员,所出板报曾获营第一名的好成绩;组建营乐队并多次举办乐队专场演唱会、并受邀至旅春晚进行演出,乐队演出广受官兵喜爱和好评;因表现优异,军事训练成绩突出,于2020年底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和嘉奖,所在班级因军事训练过硬荣获“三等功班”,参加并完成了“2020年江西省鄱阳县抗洪抢险”和“2020年旅红蓝对抗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


抢险救灾,尽显军人本色


2020年7月江西省鄱阳湖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水位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多处圩堤出现险情。所属单位73123部队42分队接到上级命令于7月11日凌晨6时集结队伍火速前往江西省鄱阳县饶河联圩进行抢险救灾。


四十多度的高温下,他们接到紧急任务,去围堵田里泡泉,如果不及时堵住,可能会出现决堤的危险,连长说:党员士官先上,义务兵待命。命令一下达,他不服气地说:“他们上,我们也要上”。得到同意后直接冲锋一线,扛沙袋、堵泡泉。当时他们穿着棉衣一样的救生衣,所有人都出现了中暑现象,但没有人退缩,每人嘴里都咬着一瓶藿香正气水,肩上扛着沙袋,顶住了高温,顶住了头痛,同时也堵住了泡泉。


七月酷暑,他们连续工作十一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险情最终得到了解除。为期11天的抢险救灾,他们守住了42公里的大堤,护住了12万百姓,挽救了10万亩良田。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政府授予每名官兵抗洪纪念章一枚,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枚勋章。这一刻,他说自己终于体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是一种无比光荣、无比自豪的滋味”。


砥砺前行,不负大学时光


复学后,他荣获退役复学二等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和退役复学特等奖学金,并参加各项学科竞赛,荣获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省级二等奖、第八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银奖、宁波大学2022年消防运动会团体一等奖等;在个人竞赛中,荣获第十五届国际华人艺术节宁波赛区高等师范院校音教美声组金奖、第九届香港国际音乐节江苏南京赛区美声声乐公开组一等奖、宁波大学“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主题原创歌曲征集二等奖、“宁波大学优秀团员”等称号。


在科研方面,他担任校级重点SRIP项目的负责人,并成功立项,且参与多个省级新苗项目的研究,成功撰写《民族情怀里的诗情画意——大型合唱<蓝天、太阳与追求>创作技法研究》专业论文。


歌声嘹亮,唱响爱国华章


在志愿服务方面,他曾担任新冠疫情的核酸志愿者,维持现场排队秩序;也曾担任考研学子入校进考场的核酸、健康码以及行程码的检查人员,为考研学子保驾护航;参加了由宁波大学青协举办的“暖风音乐会”,为宁波市江北区福龄颐养院的爷爷奶奶带去温暖,深受他们的喜爱。


他还曾担任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中部的军训教官,为期九天的军训,给学生带去了部队般专业有效的训练,为学生在即将开启的高中学习生涯中打下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底色,帮助他们扬起努力拼搏的斗志。


他于2021年入选宁波大学第七批“榜样的力量”宣讲团七人之一,分别在阳明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师教育学院宣讲个人军旅故事,为各学院学子普及国防教育知识。此外,他还创作了多首原创歌曲,其中一首红色歌曲《守护》被人民日报新媒体、湖南日报和东部战区冲锋号等各大媒体平台转载,并在“感动中国群星杯2021年首届词曲创作网络大赛”中荣获“最佳原创作品奖”,在河南省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军旅荣光”主题文艺作品征集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浙江理工大学

陈佳玥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向上滑动阅览

结不解缘——法律的种子在模拟政协中播种


2019年,结束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比赛后,陈佳玥将《关于完善献血体系的提案》邮寄给浙江省政治协商委员会。不曾想,收到了时任浙江省政协主席——葛慧君主席的回信。信中肯定了她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思考,并指示台州市政协对该提案加以探讨。在市政协的支持下,她提出的问题被会议研究,并由市政协委员提交给省卫健委,促进了台州市当地献血模式的体系化改良。“法治的力量同样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从那一刻起,陈佳玥的心中埋下了名为“法律”的种子。


向阳而生——求学之路从浙理起步


2020年,陈佳玥如愿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法学之路修远兮,自入学起,她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校期间曾获省政府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奖项。


她在科研与竞赛中锤炼专业能力。浙江省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是省内级别最高、难度最大的法学竞赛,作为年级中唯一参加三届法职竞赛的学生,她斩获该竞赛所有类别的奖项,作为核心队员在法职辩论赛中获浙江省一等奖,创下学校历史最佳成绩。她深入社会调研,主持的课题立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课题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铜奖。在导师的指导下,她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有2篇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发表于SCD期刊。出于对法律的热爱,她还报名学习本校与美国西北大学普利兹克法学院合作的《知识产权法》,并以A+成绩结业。科研与竞赛不仅提升了她的学术素养,也极大提升了她的法律综合能力。


怀揣着对学术的向往,她于2023年9月成功推免至华东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上海继续深入研究民事诉讼法。


明法笃行——绝知法学要躬行


为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提供法律援助,保护群众的利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是陈佳玥一直坚定的信念。


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门店摄像头人脸识别的行为涉嫌侵权,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杭州。作为浙理法律援助中心成员,陈佳玥参与了“杭州湖滨银泰in77商场人脸识别案”上诉的文本撰写和法律支持。作为法学生,她是学生心目中的“金牌律师”,利用课余时间自愿为本校师生及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她成功帮助因驾校违约而受害的十余位同学进行法律援助,通过查阅法条、搜集案例,并与违约但拒不退还学费的驾校沟通,最终有理有据地追回十余位同学的学费,累计近8万元。


此后的学习生活中,陈佳玥的“律师”生涯一发不可收拾,她是被侵犯隐私权小妹妹的“代理律师”、是同学矛盾突击的金牌调解员、是亲友面临经济纠纷困扰时的顾问……本科三年,她提供帮助、法律咨询超50次,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无私奉献、坚定前行。


她是浙江省首批青年普法志愿宣讲团成员,主动投入老年社区的普法活动,为老年群体普及基本法律知识,也曾在台州市检察院、椒江区人民法院等部门实践学习,累计时长近500小时,帮助检察官、法官处理近百起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2022年暑期,陈佳玥参加了第十四届上海交通大学律政精英训练营,在律师前辈的指导下多方面学习律师职业工作的内容,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40多位精英合作交流、同台竞技,最终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并顺利结业。


朝气蓬勃——在追寻热爱中激扬青春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陈佳玥的青春力量可以展现于专业,博学笃志,亦可融于赛场球场,热血激昂。


小小的个子承载着大大的能量,她是校辩论队副队长,带领团队获得省、市乃至全国性辩论赛的奖项,队伍曾在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中击败新加坡国立大学晋级六强。


她是校篮协部长、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多次服务省级重要篮球赛事,作为球场上的“法官”,执裁各级各类比赛超百场。


她是体育精神的传承者,为学弟学妹们开设理论课、实践课40余场,以行动鼓励更多女生突破自我、挑战困难,带领同学们“文明吾精神”之余,亦“野蛮己体魄”。


她是校女篮队员、院女篮队长,出征4届校运会篮球赛,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个人获校女子篮球技巧赛一等奖、校运会标枪第四名。她还是院男篮最强有力的指导,在本院男生人数不足300人的情况下,指导男篮获得校运会亚军,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继往开来——争做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持续关注法治队伍的建设,尤其鼓励广大法学学子成长为应用型法治人才。“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因为热爱法律,陈佳玥坚持法学这条路,她愿以法律为毕生的事业,在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之路上继续勇毅前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赵政和

踔厉奋发

为天下“计”


向上滑动阅览

他是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学院智能计算与数据科学创新实验班的赵政和,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中,开幕式上炫酷的数字火炬手跨过钱塘江、点燃的不仅是火炬,更是无数技术人员心中的热情,而他就是编织这个绚丽多彩的数字世界的程序员之一。


埋下种子,生根发芽


初中时,他与计算机编程便有了一次美好的邂逅。那时,他偶然加入了计算机编程兴趣小组,学习程序结构和基础算法。当时,他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编写了贪吃蛇、走迷宫等一系列小游戏。现在看来,虽然任务很简单,但小小成功,不仅让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也为他今后学习计算机学科、参加编程竞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汲取知识,向阳生长


他的整个高中生涯,满耳充斥着 “中美贸易战”“制裁实体清单”的声音,大量中企、高校遭到无理制裁,核心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发展受到限制。每每想到这些,他都觉得惋惜。于是,高考结束,他选择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读,向着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前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拔尖人才,首要要基础扎实。大学期间,他的平均学分绩点为4.71,学分绩点专业第1,综合测评专业第1;48门课程满绩;连续获省政府奖学金2次、校一等奖学金5次。


春华秋实 厚积薄发


他的另一个身份——杭电ACM集训队主力队员。ACM,考察的是选手的思维水平和代码能力;其赛题对下一代网络、人工智能发展瓶颈的解决具有前瞻性预判。曾经ACM竞赛中的佼佼者,现已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他们团队是荣耀的团队,8次杀进ACM全球总决赛,2017年与MIT同获并列20名的成绩。再一次登上世界级的赛场,是他的梦想,也是每位选手的最高梦想。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每个赛季,中国大陆高校只有16张总决赛的门票,这就意味着他们首先必须与清北复交的顶尖学子一较高下。狭路相逢勇者胜,5千多题的解题量,近400篇博客,数万字的学习笔记与赛后分析……是他们成为16分之一的硬核实力。济南站,第三名;上海站,第四名;亚洲区总决赛,第5名;整个赛季六场比赛,全部获得金牌;成功拿下全球总决赛入场券。


三年来,他斩获了包括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总决赛金牌等国家级一等奖12项,其中亚洲区域赛季军1次,中国区域赛季军1次,浙江省赛冠军1 次。


功夫果然是在诗外!赛场内的优异表现,赋予他在赛场外一显身手的机会。2022年,受主办方邀请,参与组织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网络预选赛,为2000多支参赛队伍提供技术保障;后续,他还应邀担任了河南、广西省赛、全国专科组程序竞赛的主要学生命题人和裁判员,为参赛选手现场讲解赛题。


立科技报国志,圆产业强国梦,是时代科技青年的责任。为应对海量数据库的检索问题,利用算法优势,设计了一种新型检索方法,将检索速度提高了十余倍,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大创立项与省级新苗立项,目前已将相关成果投稿一篇CCF-A会议论文。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是口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强国的殷殷嘱托。在西方科技围剿的时代背景下,他多次参加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为产业界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突破围剿贡献他的绵薄之力。


未来,他会投身产业界,加盟华为,亦或是中兴,奋战在科技复兴的一线。


行稳致远 勇攀巅峰


这几年的逐梦之行里,他一直保持着那份初心和信念,一路前行。未来,他将赴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深度挖掘,力争突破“卡脖子”难题,不负老校长“国家大事、千万尽力”的嘱托。


中国计量大学

沈 杰

“两山”理论下科技创新

助力绿色发展的量大人


向上滑动阅览

他出生于“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湖州安吉,是实验室中仪器装置操作熟练的“沈师傅”,以科研成果获5项国家级、14项省级A类学科竞赛奖项,实现了从餐桌垃圾到持续电源,从除尘消烟到火灾救援,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他还是浙西山区孩子们眼中的“沈哥哥”,以传播绿色环保理念为核心,连续三年,帮助2000多名留守儿童度过充实的假期,志愿时数超270小时,获评常山县优秀志愿者。


他就是中国计量大学2020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沈杰。


积土成山——从专业第一到实验室的沈师傅


“要将安吉的绿水青山绘在全国的画卷上。”这是沈杰进入大学校门前暗下的决心。他深知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会有实践的创新,他以刨根问底的学风严格要求自己。经过3年的积淀,学分绩点和综合测评双双位列专业第一,获得2次省政府奖学金,5次一等和1次二等奖学金,5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学习上的顺利并不意味着科研道路的坦途。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他查阅了近百篇水产品废弃物处理现有的文献,却都因为过程中使用了对环境有毒的试剂而被否决。当他拿起手边的锅炉原理课本,忽然灵光一现:“可以使用锅炉的热解方法将水产品废弃物热解成生物炭。”他的方案通过可行性测试。但开题的喜悦转瞬即逝,新的问题紧接而来。样品需要手工将相当于鸡蛋壳重量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电极材料碾磨、切割,规格不超过一根羽毛重量、一个键盘按键大小的电极片。寒来暑往,他终于能够熟练掌握电极片制作的技巧,丢弃在储物箱中的失败样品超过1500多个、堆积成1米高的小山。当学长与他一起探讨制作技巧时不禁打趣道:“打磨电极哪家强,师傅沈杰在计量。”从那以后,“沈师傅”就在研究生学长和学弟学妹中传开了,他们都知道如果操作遇到困难就找“沈师傅”。


但几次的测试结果都不尽人意,他开始寻找问题的关键。图像中任何一个变化1毫米的波峰都可能是杂质因素,这要求测试精确到毫秒级,原来半小时就能完成的测试现在需要两个小时以上。通过2000多个小时的试验,他找到了问题所在,优化方案后制作的样品,高于市场已有产品效能40%,并点亮了实验室第一盏LED灯。灯光照亮的墙壁上,他仿佛能够看见故乡的绿水青山在波光粼粼地浮动。


他也着手研发超级电容器阵列以驱动大功率用电器并作为公共场所备用可持续电源。项目研究过程中,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获批省新苗人才计划、第一作者授权专利2篇、发表SCI一区论文、获得节能减排国家三等奖、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


登山望远——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能源企业绿色发展


新时代的绿水青山是科技成果转化下的绿色发展。火电行业在燃烧颗粒物处理上的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80%,他尝试使用低成本的声波对烟气中的烟尘进行团聚沉降。设计装置在实验室取得显著成效后,他尝试将装置应用于专业对接企业——浙能集团。但是单个声源有效作用范围小,不能满足火电厂锅炉的大管径,首次测试效果并不理想。


回到实验室后,他使用软件对不同优化方案下的颗粒物团聚效果进行仿真,将装置改良成环绕管道的阵列形式。再次来到管道下,通过测试,反馈端的参数显示仅需要15s就能将烟尘团聚沉降,消耗的电能折算成本后降低65%以上,装置还可以通过热电厂的新能源进行驱动,防止二次碳排放的产生,成功应用于浙能集团和杭联热电的设备上,为两家企业节省成本2000万元/年。透过改良后管道排出的烟气,他仿佛看见远处的青山发出金色的闪光。


同时,他已经将装置小型化应用于地铁隧道火灾烟雾消烟,帮助火场中的人们实现自救,正与杭州地铁集团展开测试。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他获批省新苗人才计划推广项目、第一作者申请专利2篇、获得省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铜奖。


山山而川——助力可持续发展下的共同富裕


在乐观开朗的背后,他也有过一段8年的“群山深处的留守儿童”时光。他的父亲曾说:“从群山中走出来的孩子,一定要回到群山中去!”在大一他就创立以传播绿色环保理念为核心,支教留守儿童为方式的“雨润万泽·暗香千里”实践团队。通过调研,他发现浙江山区26县之一的衢州市常山县也面临着同之前安吉相似的困境,最终将常山县作为实践地点。每届团队成员经过“两山”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后共赴一场山水之约。


通过设置节能减排、科学实验、垃圾分类等课程,他希望将绿水青山的理念和科技创新的思维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孩子们。从临别时孩子们的不舍中,他能够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从孩子们保护环境的一言一行中,他能够看到浙西土地上富裕的绿水青山就紧紧攥在这些孩子们的手中。


三年来,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实践团队队员,超2000名怀揣着崇高理想的支教孩子,就像漫天的星光,终会照亮山山而川的共同梦想。团队发布有关常山县的媒体报道累计点击超过2万次,他始终坚持梦想、带领团队为常山县的乡村振兴和留守儿童贡献力量,不断践行着“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


浙江财经大学

廖英姿

博雅秉正

做传统文化的追光者


向上滑动阅览

廖英姿,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20级本科学生。她勤学奋进,成绩优异,连续三年综测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等荣誉奖项十余项。


她创新驱动,成果丰硕,共获得包括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内的各类竞赛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4项,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浙江省新苗2项。


她尚艺弘美,投身公益,构建企校社三方联动的“美立方”模式,研发美育课程90门,带领7所高校400余名志愿者奔赴103个社区开展艺术志愿服务,个人累计服务时长超300小时。


她丈量青春,筑梦乡村,带领实践团队走访调研浙苏豫三省66个村,覆盖面积超60万平方公里,形成35万余字的调研材料,打造16个乡村非遗体验空间、197项视觉设计项目。


她醉心专业,引领潮流,构建“以创养创”模式,助力6千余名大学生3.7万件创意元素变现3000万元,助力22家杭派潮服企业成长为行业头部品牌。


艺精笃行,做传统文化社区传递的践行者


2020年,廖英姿考入浙江财经大学美术学专业,致力于深耕艺术文化领域,掌握油墨书版雕等十余种绘画实践,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连年综测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30余项荣誉,为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振兴、赋能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3年来,她带领7所高校400+志愿者于103个社区开展各类美育志愿服务,个人累计300+志愿小时数,得到学习强国等平台的专访。构建企、校、社三方联动的“美立方”实践范式,与学院共同研发策展文本等90门艺术课程,取得知识产权证明12项等成果,收到了百余封来自居民和居委会的感谢信,在字里行间她能够感受到,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所愿所需、所想所盼。


文化传递的力量不仅限于自身,还会辐射到社区的治理上。后疫情时代社区闲置的核酸亭便是廖英姿将艺术文化注入社区治理建设的又一抓手。16个灰溜溜的铁皮箱子在团队的改造下,已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方寸小屋”,在小屋里他们实现了传统文化课程流动,努力让居民在精细化的微治理中感受着社区温度,文化的热度。


艺美助农,做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的守望者


专业实践的广阔天地在田野,廖英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号召,发挥专业所长,带领团队复兴16个乡村的非遗文化。三年前,廖英姿到大汤坞新村写生,对地面上陶器纹路惊鸿一瞥。那一刻,她与印陶纹这一非遗文创结下了不解之缘,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敦促着她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驻扎在大汤坞村,参与到印陶纹博物馆的重建与修复中,并与团队成员一起设计文创产品,创立“陶喜”文化品牌,吸引36名年轻人返乡创业。


而大汤坞新村只是一个开始,3年来,团队奔赴浙苏豫三省的66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走访面积超60万平方公里,撰写总计35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与乡村签约实践基地,打造非遗体验空间16个,设计非遗文创等视觉产品197项。团队相关成果在近三届浙江省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中斩获5金2银1铜的佳绩,以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省级铜奖。


宁海县在得知团队的故事之后,邀请他们为当地的5家国家级、省级青创农场中“大国农匠”设计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形象IP,相关实践成果获得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的高度肯定。


艺创国风,做传统文化国潮赋能的开拓者


在00后青年越发追求个性的时代,廖英姿和其他主理人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服饰,创立国潮文化,让中国潮流成为世界不可抵挡的风尚。廖英姿参与主理的杭州不吞服饰有限公司,在设计上契合Z世代青年的文化特性,以Z世代最喜爱的方式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团队着手构建提供海量创意元素的服务平台,将产业端与创意端相扣,打造“以创养创”的运营模式,致力于打破设计力不足、上新速度太慢、大量优质设计被埋没的行业弊病。


两年多来,平台已经推动22家国潮服饰品牌成功出圈,助力超6000名自由设计师创意变现超3000万,带动就业人数1万+,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服装设计第一人吴海燕教授的高度评价。


在创赛的竞技场上,项目更是取得“互联网+”国赛银奖等创新创业类竞赛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14项,优异的成绩无一不在证实团队的梦想——“让国潮文化已经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正在逐步实现。


如今,廖英姿已经从那个懵懂的山村女孩蜕变成一个为传承、挖掘、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断拼搏奋进的浙江青年,与数以万计的青年人一起,让传统文化之花绽放在数十个乡村、上百个社区和无数人的心间。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廖英姿致力于成为传统文化追光者中的领头雁,让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让青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绽放光彩!


杭州师范大学

王 成

“薪火”青年

为发光而生


向上滑动阅览

今年9月,王成手持名为“薪火”的亚运火炬,在革命圣地嘉兴完成了圣火传递。2019年,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薪火”青年,怀揣一腔报国之志穿上军装。退伍后,他重返校园砥砺前行,成为一名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年级第一,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高教社杯“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大赛全国特等奖等30项荣誉,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薪火”青春。


星星之火:以军旅之光躬行家国情怀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军校,王成担连队团委副书记,训练和工作双肩挑。参与全军阅兵重要军事任务,白天带训拉练,脚上都是水泡;晚上加班工作常常到深夜,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抱怨,他总说:“军人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退伍不褪色,重回校园,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他担任学生军训教官,带领学生刻苦训练,获得先进连队和优秀教官称号。他组建“退役大学生疫情防控突击队”,在风险和困难面前冲锋在前,在党旗下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他是退役大学生士兵“迷彩青春引路人”宣讲团团长,为普及国防知识,弘扬爱国精神,先后20余次走进中小学宣讲军旅故事,指导国旗护卫队训练。他自觉成为“参军报国强国防”征兵代言人,积极参与征兵宣传工作,以自身言行感召身边同学,近两年40名杭师大学子应征入伍。正如外语学院今年秋季入伍的吴宵同学所说:“在王成身上看到了中国军人对祖国清澈的爱。”

 

个人的微光即便渺小,但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滴之水可汇江流。他也正是这样在躬身实践中,引领青年朋辈,锤炼政治品格,厚植家国情怀。


微芒成炬:以志愿之光服务亚运盛会


杭州亚运,举世瞩目。因为一直以来出色的志愿工作,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亚运火炬手,跑完“人生最精彩的50米”。作为亚运“小青荷”,他每天搬运2000公斤冰块,全力保障运动员下场后的冰护理需求;作为骨干志愿者,他利用专业特长开展中英文志愿服务语言培训10余次,全力发挥团队最大动能。他先后服务运动员和技术官员千余人,“高标准、专业化、国际范”的志愿服务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受到中青报、浙江卫视等媒体点赞,作为3.76万名亚运志愿者优秀代表,受邀在亚运闭幕式主火炬塔下见证圣火熄灭。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鼓励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杭州发声、为亚运添彩!”他也正是这样一步一步扎实地走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青春之路;一点一滴努力地汇集渺渺的微光成炬,辉映着这最美的时代。


作为新时代杭州外事参访点国际传播志愿服务项目的负责人,王成带领团队用脚步丈量杭州这片创新热土、历史名城。他们志愿服务的足迹遍布在良渚古城遗址、京杭大运河边、章太炎故居……从认真整理史料到虚心请教专家,从仔细推敲翻译文本到苦练讲解技巧,他和队员们始终秉持志愿精神,各类志愿服务总时长超5000小时,为莅临亚运的外国宾客带去最鲜活的专业讲解,为杭州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赋能添彩。


薪火相传:以专业之光讲述中国故事


作为一名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外语专业学生,王成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他创建“浙里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两年先后深入浙江18地开展调研,采集照片7000余张,整理素材上万分钟,制作中英日韩四语种视频54个,搭建达万余语料数据库和视频集。王成还将非遗调研成果融入“西教东输”项目,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送给数千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苏同学们。他所在“丝路课堂”的学生志愿者团队不断丰富“非遗+”双语课程,编写了数万字的适用于青年儿童的非遗教材。他们用多语种记录非遗的行动还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国际版的关注报道。视频作品被华数传媒“在浙里频道”《良工造物》栏目收录,上线华数全国平台。先后在学习强国、杭州海外官方外宣平台发布,视频总播放量达10000+。看到非遗视频的外国友人也留言:"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wesome." 

 

中华文明弦歌不断,“薪火”青年接续相传。他以实际行动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在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桥”交流项目中,向世界大学生传递千年古韵;在中国-加勒比文明互鉴论坛上,向加勒比驻非洲联盟大使讲述中国非遗故事。


大使约翰·黑塞对他说:“愿你能够继续表达思想、沟通文化,与世界建立联系。”


王成正是这样保持着生命的韧性,做“薪火”青年,为发光而生。


温州大学

陈怡佳

绘益童心

筑梦乡村


向上滑动阅览

以绘本关爱童心,以科学守望儿童。她,是文以载道的求知者,勤思好学;她,是明日教师的筑梦者,致力公益;她,是创新创业的先行者,敢闯敢创。她,就是温州大学陈怡佳,现任温州市知心儿童成长服务中心民非法人,曾任温州大学知心姐姐志愿服务队总负责人。


在校期间累计荣誉超80余项,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金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铜奖等荣誉。


萌芽:师者读书破万卷,而后可以护童心


“我将以我所能,让每一颗童心都有一座陪伴港湾!”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国赛舞台上,我坚定地诉说着自己的梦想,而这也是我一路前行的真实写照。


2020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我毅然选择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温大小学教育专业。入学后,我深入一线实践,投入乡村学校调研,慢慢地,助力乡村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决心生根发芽。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在校期间,我交出了智育成绩第一、综测成绩第一、一等奖学金“三个一”的优异答卷,陈国同明日教师奖学金、温州大学十佳大学生、进入温州大学溯初班(师范生精英班)等荣誉也是对我的褒奖和认可。


有志于做一名既有温度,也有高度的研究型教师,我面向留守儿童群体开展调查研究,打造绘本心理疗愈模式,为孩子们搭建属于自己的心灵桥梁。迄今为止,累计调研超3126名留守儿童,以绘本为载体,通过“个别+集体”的普惠式绘本心理疗愈模式,帮助无数儿童和家庭。


扎实的实践转化为丰硕理论成果,我主持并参加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6项科研课题,发表5篇论文。


生根:知心绘本扬公益,育人自育共发力


“姐姐,你们可不可以不要走?”“那个绘本剧我们还能再演吗?”离别时,像花儿般的孩子们紧紧拉住了我们的手。相较于第一次见面时的腼腆,根据个性化的成长档案袋中成长曲线的变化,此时他们明显已经开朗、自信了许多,自我效能感也有显著的提升。


这一朵朵的小花,让我意识到了儿童志愿服务不是单次的努力,而是永恒的奉献!在担任温州大学知心姐姐志愿服务队总负责人期间,我带动了超100+的“大义工”(青年)加入到队伍中来。我们根据调研情况,编制5大系列主题绘本,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情的孩子,打造优质绘本教案、绘本课件。不仅如此,我还带领团队与瓯海区文明办、茶山附属实验小学、龙湾图书馆、医睦之家党群服务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为助力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贡献青春力量。 


不仅如此,我将美育精神与志愿者精神相结合,引导孩子们自主创编文创作品,让有兴趣的儿童成为“小义工”,通过慈善义卖的方式,将这份善与爱心传播给更多的人。孩子们自制的“新年梦想卡片”全部义卖金额(售卖新年梦想卡片所得)达8000余元,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许多“小义工”在义卖结束后拍着胸脯、坚定地和我说“我也要做一个作品,我也要帮助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小义工”心中善的种子已悄然萌发,也将在日后茁壮成长。


从1到多,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我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带领团队承接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团队与温州市光明小学、瑞安市高楼镇宁益学校等合作开展暑期托管活动,并成为浙江省示范性托管项目,荣获浙江省十佳团队提名奖、浙江省百强团队等荣誉。


志愿服务是项目化的,是有条理、有模式的。奉行这一信条,我打造了关于绘本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既立足温州,又辐射各地。我也荣获了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省赛银奖、温州青年携手共同富裕志愿服务十大优秀项目等15项省市级以上的荣誉。


绽放:创新创业有担当,青年逐梦正当时


我一直在想,这份儿童事业不只是要做,还要一直做。因此,我作为温州市知心儿童成长服务中心的法人统筹管理民非。走访113家儿童服务单位,与敲敲门绘本馆等达成深度合作,打造科学、童趣的绘本系列产品,不断扩大创业服务规模,实现非盈利、可持续的儿童服务事业。


一路扎根于创业路,也让我在各类大学生A类赛事上崭露头角,将“挑战杯”竞赛国赛金奖(负责人)、“互联网+”竞赛国赛铜奖等收入囊中。不仅如此,我还受到诸多关切与支持。在雷锋日,我作为浙江省先进代表,参与“万朵鲜花送雷锋”仪式,上台接受鲜花与表彰。在温州市教育局的会议上,我作为温州唯一一位学生代表发言,共建温州市教育局志愿者联盟,助力温州市学生心理健康事业。在五四青年节,我作为温州市优秀青年代表(其中仅2名大学生),受时任省委常委的指导与表彰。


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年华。我将继续用博学的师识、爱心的师德、儒雅的师表和创艺的师能铸就青春的亮丽底色,让更多乡村的花朵向阳生长,让每一颗童心都有一座陪伴港湾。


我是乡村留守儿童的守望者,温州大学陈怡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孔柳佳

超越偏见

“叛逆”选择绽放职教人生


向上滑动阅览

孔柳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21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她穷且益坚,在人生转折点先后放弃普高和本科,选择职教之路,面对非议和嘲笑,她坚信努力与选择同样重要。她郢匠挥斤,秉承工匠精神,在勤学苦练中突破自我、立技成才,也重拾信心,一年内斩获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她超越偏见,在职业教育的浪潮中用奋斗点亮职教人生。她也即将成为一名中职教师,用热爱传递职教温度,用青春搭建职教舞台。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向大家证明,职业教育不仅大有可为,更将大有作为。

 

拨云见日:在挫败失意中找寻方向

 

孔柳佳出生在一个为了温饱而奋斗的家庭,父亲常年背井离乡,母亲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她和弟弟。未曾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只祈求孩子健康长大便好,没有能力辅导她的功课,更没有能力为她安排好人生。当她拿着不高不低的中考分数来到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父母将并不多的选择权交给了她。年幼的她,一想到父亲粗糙的双手和母亲脸上的皱纹,便盼着能早早掌握一门技术来和父母共同撑起这个家。加之想到自己从小严重偏科,就算选择普高,可能也难有好成绩,倒不如考虑扬长避短。在老师们的声声惋惜中,她“叛逆”地走上了自己的路。


进入职高后,她不断感受到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如此沉重,又无从述说。她越发沉默寡言,甚至放任自己随波逐流,成绩也一落千丈。直到2019年春天,父亲突然病倒了,双腿无法动弹,求医无门。命运再次给了这个平凡的家庭当头一棒,也是这一棒,打醒了她。为了家人,她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张开羽翼撑起这个小家。一年多后,她顺利通过了本科线,她也动摇过、向往过本科,但高昂的学费让她望而却步。正是同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她告诉愧疚的父母,也告诉自己:“努力与选择同样重要,奋斗的青春不会有遗憾。高速前进的中国社会,需要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带着梦想,她推开了高职的大门。


披沙拣金:在寂寞苦练中立技成才

 

 对孔柳佳来说,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大学伊始,她就做好了学习规划,图书馆像是她的第二个家。日子看似枯燥无味甚至不被人理解,但她却心驰神往。两年来,她焚膏继晷,顿学累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表彰近20项。


在“岗课赛证”相融合的理念之下,她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更广泛贴近实际应用的技能大赛舞台上去历练自己,寻求自我突破。大二开学,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选拔并顺利入队。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首次参加“财会信息化”大赛,便获得了全省二等奖的成绩。随着对专业理解和运用的不断深入,更让她坚定了“技能成才”这条路没有走错,也一定可行。


而后一年内,她又先后投入到“智能财税大赛”省赛、“业财税融合大赛”省赛、“业财税融合大赛”国赛的备战之中。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成功。她和几位队友好像成为了实验室的“常住人口”,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寒暑假。躺的是教室里的行军床,看的是清早温柔的阳光,听的是深夜回宿舍路上微微吹过去的风声。为了不给团队拖后腿,她常常给自己安排加练,甚至与同寝室的室友都难以谋面。


两百多天夙夜不懈的坚持,让她终于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团体一等奖的桂冠,并取得了专业技能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省赛二等奖1项的优异战绩。


扭转乾坤:在职教人生中绽放自我


“金子总会发光的”,而发光的路却远不止一条。带着这样的信仰,孔柳佳从一粒“沙子”,饱经磨砺,终于发出微光。她获得各项技能竞赛、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奖学金、荣誉近20项。更重要的是,她收获了从未有过的自我实现感和价值感,在心理上实现了由挫败到自信的转变,彻底与过去的自己做了告别。


2023年9月,她收到嵊州职技校的面试邀请,并顺利通过了初试,将有机会成为一名中职教师,开始下一段人生旅程。父母听闻后抱着她哭了许久,或许是他们最担心的就业问题总算有着落了,又或许是他们认为女儿真的长大了。


一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犹如大山根植于许多人的心中,也刺痛与它相关的每一个人。只有当人们超越偏见,摆脱束缚,才能看到职教能够给予千万个“孔柳佳”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只有职教学子首先自我认同,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功。接下来,孔柳佳也将用自己的故事,让更多同学认同身为职教学子的自豪,让更多人认可职教的意义。用自己的行动,让社会看到职教学子的奋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面向新征程,职业教育不仅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未来是“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并行的时代,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定会相互融通。无数的“孔柳佳”正值青春,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正在搭建。不管如何艰难,她和他们都将带着职教学子的信念继续前进,绽放属于自己的最美人生。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金光亮

心有光亮

可自照亦可照人


向上滑动阅览

金光亮(视力残疾),康复技术系2021级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方向)专业学生,曾担任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大爱无碍·服务中心负责人,校“心梦之翼”朗诵团、百会推拿社、学生会文体部负责人,康复技术系团总支学生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等职务。


不惧黑暗 心向光明


出生时,因一场医疗事故,使他的眼前永远地笼罩上了一层黑暗的迷雾。从小父母离异,自幼便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人生糟糕的开场,并没有影响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因公残疾的老兵爷爷感染下,在残联乃至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下,使身处黑暗的他,有了一颗向往光明的心。


由于视力残疾,他无法在普通学校开展学业,2009年就读于浙江省盲人学校,上学后,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会通过自己仅剩的视力帮助其他全盲同学。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他也逐渐积累了工作经验,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因此,从小学起,他便始终担任班长一职,也在大二时,得到了学校与社会的认可,荣获全国“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提名奖”的荣誉称号。


挥洒青春 勇攀高峰


2018年,加入浙江花样跳绳队,代表浙江参与全国盲人跳绳大赛。并于2019年5月在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男子双人跳绳竞速赛第六名、团体花样跳绳第四名。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半年的苦训,也让他逐渐理解了努力的意义。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不论面临怎样的困境,他都将迎难而上,以汗水与奋斗做出最响亮的回应。2021年,他以新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入学后学习认真刻苦,目前综合成绩为专业第一,个人获得了2021-2022学年省政府奖学金、康恩贝一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在保证自身学习的同时,也辅助班内学习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大一学年他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也为年级第一,并荣获了2021年度优秀班风班级的荣誉称号。


他积极参与各类竞赛、评选,起初因自身视力原因,多次碰壁,但他从未选择过放弃,在一次次反复失败中他不断吸取着经验,逐渐也靠着自身的努力,获得了老师与同学的认可。陆续获得2021学年最美特教学子提名奖、康复技术系首届寝室音乐节二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一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铜奖。


聚力星火  传递关爱


他思想先进、信念坚定,高中入团后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身心投入到了回馈社会的公益服务当中。继续坚持带领并帮助身边更多的盲生同学;组建校“海燕广播电台”,课余时通过校广播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传递先进思想;更是利用喜马拉雅、抖音等平台,将盲孩子的故事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另外,组织公益朗诵团,每月于杭州周边各大消防支队、大学、医院进行公益演出;担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每周六风雨无阻,带领盲生志愿者们到社区进行免费推拿服务,向社会各界发出属于盲人的“声音”,让大众了解,盲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


大学后,也始终铭记党恩、不忘初心,在系部与校团委的支持下,参与并组织开展了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努力,带动了身边更多或健全或残疾的小伙伴一起,投身到了志愿服务当中。近一年来个人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300余小时,个人推拿服务总人数达100余人,所组织开展的推拿志愿服务小队近一年来坚持于校内外、周边社区、养老院等地开展义诊推拿服务,服务总人数达3000余人。虽然他做的这些在健全人看来可能普普通通,但对于他而言,这正是一份努力后的收获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即使前路仍然荆棘密布,但他依然会和身边的伙伴们一起,在校内学好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用所学技能提升自我、回馈社会。


为了能帮助到更多残疾人,并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助残的行列当中来,2022年7月他组织了省内第一支残健融合大学生志愿服务小队。通过实地走访、线上线下调研等方式了解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积极搭平台、找资源,用实际行动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学习强国、新华网等11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同时他也通过各种平台积极传播讲解自己亲身经历的志愿故事,获得了校思政微课一等奖、最受学生喜爱的思政微课、校十佳志愿者、康复技术系十佳志愿者等荣誉,更是荣获了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十佳团队的光荣称号,列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


目前,在学校、老师和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也成功成立了大爱无碍公益服务中心,他将继续奋勇前行,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他始终坚信,虽然身负残疾,但自己绝对不是社会的包袱,他和小伙伴们也可以成为点燃更多残疾青年的星火,靠着自身的努力带领更多残疾青年,燃起永远跟党走,自立自强的信仰之光,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陈雨婷

研学相伴

点亮孩子未来星途


向上滑动阅览

陈雨婷深知专业学习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她专心学习专业知识,已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1+X研学指导师证等相关技能证书。


为扎实实践经验,她曾前往浙江杭州皓石研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衢州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等10家研学机构、营地担任研学指导师进行学习实践,研学服务1000多小时,带领了超3000名孩子参与研学活动,她是孩子们口中的“大朋友”“好伙伴”,她的工作能力也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


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团队领导能力,在学校老师和校友企业的指导下,她与团队成员共同创新,从大一开始就在“少年游”担任研学实习讲师,边学习、边实践。大二开始,在“少年游”负责人方田学长的鼓励和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建团队依托于“文旅+教育+科技”的优势资源,跑市场、做调研,创新研发“全加新”课程体系、高分高效师训流程和科学成长系统,在“双减”背景下,助力旅行社转型,赋能小微教培机构升级。


知行合一、笃志前行——研学行业的践行者


在研学行业不断扎根精进的同时,陈雨婷也了解到研学市场良莠不齐,只旅不研或只研不旅的现象频出。想要为改变研学游而不学的这一现状出一份力的她,带领团队创立“星光少年”研学品牌,承接了红木小镇研学基地“木文化”课程设计。与团队成员前往小镇调研6次,带团3次,和小镇负责人、研学学生深入交流,结合实际产业痛点,以当地特色资源“红木”为研学切入点,设计“龙城探木师”IP形象,以沉浸闯关模式,结合历史、科学、艺术、人文等学科知识,研发出“木源·探寻”“木质·感受”“木续·传承”“木艺·体验”四个研学课程。她还同时设计课程相应的学生手册、教师实施教案、说课视频,以便于当地进行课程开展。研学市场处于热潮,转型做研学的教培与旅行社数不胜数,可真正做好研学的企业却少之又少,行业标准缺失、研学师资不对口……于是,她创立浙江知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为企业端提供全景式研学服务,助力研学高质量发展。目前陈雨婷和她的团队成员一起,正活跃在研学市场一线,与多家公司有合作往来。她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做一名扎根研学旅行产业的践行者的诺言,紧密对接研学旅行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以研学课程设计和研学导师培训为切入点开展社会服务。


不忘初心、虽远必达——将星光照亮更多孩子


在助力研学行业发展的同时,她也想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特别的群体——听障家庭中的健听子女,相较于听障者,听障家庭中的健听子女受到的社会关注更少。因常常处于听障和健听两个世界的边缘,既无法真正融入听障者的世界,又难以被健听世界完全接纳。为了更好地帮助听障家庭中的健听子女,她为听障家庭策划和定制亲子研学旅游公益项目,一方面让听障人士不再做旅行的“隐形人”,勇于追寻更广阔的“诗和远方”,另一方面让听障家庭通过研学方式,建立有温度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生态圈。截至目前,她和团队已经落地3次活动,社会反馈良好,辐射34名健全孩子,26户听障家庭。通过多次研学专业专项志愿活动的经验累积和受众积累,陈雨婷与同伴一起成立了“听心研学”项目组,目前该项目组已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立项。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践行的路是漫长的,需要披荆斩棘,需要脚踏实地。陈雨婷带领团队干在实处,不忘初心,不断与研学行业的业界前辈、同仁交流学习,希望在沟通中借鉴他人的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内涵。她常说:在浙旅院的两年,是属于自己的“研学旅行”。在专业学习中长知识,在行业实践中增技能,在师友共处中建情谊,在社会服务中传关爱。自己将会和研学行业共成长,精益求精,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星途!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侯阜文

青春筑梦

技能报国


向上滑动阅览

2020年,侯阜文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军入伍;2022年退伍复学,现就读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


侯阜文秉持“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的理念,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入校园,矢志报国,一心向学,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努力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出色专业能力,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完成从“四有”革命军人到优秀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G通信技术,并以优异成绩入选杭州亚运会通信保障团队。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G组网与运维”、全国大学生“现代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在校期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参与浙江省双百双进社会实践团并荣获浙江省优秀团队。


志向初定


侯阜文从小就对军装那一身橄榄绿有着无限的向往,2020年他光荣入伍,成为一名雷达通信兵。入伍后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通信兵。每天坚持体能训练、技术训练,不懂就问,随着对通信技术的日渐了解,他便逐步喜欢上了通信业务。期间华为孟晚舟事件更激发了他和战友们的热议,决心要立下“技术报国”的宏愿,把精研先进国产设备当作是自己的使命。


铸魂培志


部队锻炼2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部队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教诲深深地在他心中扎根,有战必须回,回校必奋斗。2022年9月,他完成在部队学习和锻炼的光荣义务,回校继续学业。为了延续部队期间的志向,他毅然向学校递交了转专业申请,来到智慧交通学院成为了一名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他认真刻苦,正是由于部队打下的体能基础和对通信技术的热爱,一个个枯燥的技术概念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变得生动又立体。


梦想初成


为实现技能报国梦想,他刻苦学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G通信技术,并以优异的成绩入选亚运会通信保障团队。


回校后,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不服输的精神,经过层层选拔,他作为唯一一名大一学生,入选了5G组网与运维国赛浙江省队。面对新赛制发生的变化他不忘穿过的军装和“越是艰险越要冲”的部队作风,迎难而上,全心备赛,最终获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5G组网与运维”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接续奋斗


褪去戎装,身份转变了,初心不变,他加入学校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护航亚运、无偿献血、智慧助老、杭州马拉松志愿活动等各种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600小时。参与组织班级和分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迎新生、各类专业比赛、文艺晚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十余项大型工作,为学校争光,并且要带领同学们成为光,在学校、在社会贡献出蓬勃向上的青年力量。


服务永无止境,技能永无止境,报国永无止境!他就是交院智慧学子侯阜文,他从一名通信兵一路成长为一名优秀大学生,他将继续努力,用辛勤和汗水,用智慧和努力,站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上,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交通先行官的行列里,在青年时代做好准备,为祖国通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聪明才智!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邱银杰

梦想编织的

数字未来


向上滑动阅览

邱银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他心怀热爱,刻苦锤炼,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IT网络系统管理“国际金奖”等5项国际级荣誉,以及10余项国家级荣誉。他德技并修、拼搏奉献,不仅参与了系列国家重大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还成为一名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卫士,并参与互联网空间“亿万守护计划”攻防演练,抵挡住百万次攻击,累计上报500余个漏洞,誓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自我成长:孩童的“黑客”破防梦


身材瘦弱的他,童年与爷爷奶奶为伴。2013年看到熊猫烧香病毒席卷全国数百万台电脑的新闻,当时人们“谈熊色变”,而那时的他虽“懵懂”,但心中早已种下“黑客”的种子。因经济拮据无法拥有电脑,他经常寒风中步行数里,只为接触网吧里的那台电脑。他明白,不论生活多么艰辛,都要坚韧刚毅、勇敢追求梦想。他拼命追赶,但还是只考入了职高。


在职高,他终于有了全新的学习机会,其中网络安全兴趣小组是他的最爱。众多同学因兴趣淡去而离开,只有他和少数同学在坚守,每周都勇敢探索未知。最终,他获得了学校集训队月赛的参观券,激发了更大的热情。童年经历激励他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后来,他通过努力加入了集训队,开始学习更深层次的技术:接触Linux系统、理解系统原理、学会系统配置,并逐渐崭露头角。


踏入大学校园,他感到自由且新奇,不再有老师的陪伴式学习,也不再有高考的目标。他认为自己不比别人聪明,作为一名专科学生,他更坚信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凭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刻苦钻研,学年学业成绩保持在专业第一,并获得省政府及学业奖学金。理论联系实践,考取了信息安全管理员二级证书、普通话等,被评为“技能之星”,并且成功申请软著1项,提交专利1项。他注重综合素养的扩展,成为了学校Linux网络技术协会的负责人,还获得卡尔马克思杯知识竞赛百强奖。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思想更趋成熟,今年6月他被确定为预备党员。


他感到非常光荣,同时也感到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始终铭记学校的点滴培养之恩,非常享受在校学习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开拓创新:大学的“技能”冠军梦


中职启蒙之初,他在网络安全比赛最高赛项荣获团体一等奖,被十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并成功保送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期间的技能磨练对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他更加刻苦地投入到技能训练中。常常与老师和同学探讨,但总有新鲜问题不断出现,需要独自潜心研究。他经常会因为某一个问题花费一整天甚至更多时间去解决。在20多项比赛的备赛过程中,他累计攻破1000台预设场景,连续备战1000多个日夜,跨越15个城市。最终在本专科院校选手同台竞技的国家信安对抗赛中荣获个人挑战赛与无限擂台赛两项“全国一等奖”以及其他国省级奖项24项。


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选拔赛中,从近千人的参赛选手中他们团队脱颖而出,以唯一浙江省代表团,冲出国门,前后多次远赴南非、俄罗斯参加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在突破语言关、环境关、心理关、体力关、能力关,最终在IT网络系统管理赛项与网络安全赛项国际赛事中荣获国际金牌、国际一等奖等国际奖项5项。


大学期间,他已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其中国际级5项、国家级10余项。这些成就不仅是对他的认可,也是对他努力和坚持的回报,鼓舞着他不断前行,也激励着他不断地回馈社会,为祖国的网络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青年担当:未来的“红客”报国梦


他始终保持与祖国与社会同向同行,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本领,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2年10月,他参与了“党的二十大”国家重要会议,为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进行漏洞排查和现场漏洞挖掘,在三天时间内,共上报了10余个漏洞。


同年11月,他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卫士”,这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网络安全类公益保障项目。2023年9月,他完成杭州亚运会重大网络安全保障。


他不仅有幸为国家会议、比赛等重大项目网络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为企业、为教育领域提供帮助,助力社会的网络安全稳定。他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助力警务数字化建设,“2023四明论剑”网络安全分享会等诸多活动,希望能向更多人传播网络安全知识,用实际行动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他获得了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漏洞报送证书,以及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颁发的高危原创漏洞证书。


同年,参与了互联网空间“亿万守护计划”攻防演练,利用网络安全设备抵挡了百万次攻击,并累计上报了500余个漏洞。


截至目前,他累计志愿时长超过500多小时,参与5次国家重大项目,服务了百家企业,15所高校,累计护网时长达600小时,总计报送500余个漏洞,抵御百万次攻击,开展公益性网络安全讲座23场。荣获了“优秀志愿者”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一路走来,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也成就满怀。他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充满热情,就能不断获得、持续成长。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闪闪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向上滑动阅览

王闪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2021级学生,达利女装创新研发中心成员,现在柯桥职教中心任服装技能竞赛兼职指导教师。在校期间她曾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大赛5项,其他级别奖项若干。此外,她还是达利女装学院十佳匠苗,她是技术技能之星,她是“最美杭职学子”。小小匠苗正不断成长,不久的将来,她将成为服装专业未来的大国工匠。

 

匠心筑梦﹒技能磨砺出锋芒

 

手指关节厚重的老茧与细嫩的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看似不协调的老茧就是王闪闪在精进技能路上的闪亮勋章。她的大学之旅始于一场中职全国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与工艺行业的比赛,在那场比赛中获得的二等奖,凭借这次的优秀表现,她得到了免试入学杭职院的机会,也为她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的专业学习上注入了自信和动力。

 

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王闪闪便暗下决心,要在大学阶段不断突破自我。为了提升专业技能,她毅然决然地加入达利女装学院创新研发中心。之后,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第一次比赛中。为了备赛,她向学校提交了每日晚归宿舍的申请,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星星伴她早出晚归,忘我苦练,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在23支代表队、89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2021年第十二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服装制版与工艺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服装制版师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以赛促学、以赛强技,在匠心这条路上,她怀揣梦想,艰苦磨砺,也激发了她的斗志和潜力。

 

“谦受益,满招损”回到学校,王闪闪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选择继续挑战自我。2022年,因疫情的影响比赛推迟。虽然赛事不明朗,但她依然日复一日地坚持自我加压、苦练进取。暑假期间,赛事文件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二天她便和自己的搭档回到学校,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训练期间,她全身心投入备赛:积极向老师请教,虚心与搭档探讨,共同研究赛题、测试比赛时长。荷桂交替时,她终于代表浙江省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比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匠技创新﹒勇做数智弄潮儿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王闪闪深知唯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大学生,方能立足于未来的社会。她像一块不断吸收知识的海绵,涉猎各种新文化新思想,深入研习专业技能,致力于塑造一个博学创新的自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服装国赛后,王闪闪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前行。她开始自学建模软件“3D style”,在网络上寻找各种教程,研究软件用法,每天都在电脑前度过。她用整整四个月的努力换来了“Style 3D”杯第一届全国3D服装数字化师生职业技能大赛的二等奖。这是对她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她不断探索新领域的鼓励。

 

比赛仿佛和她有着不解之缘。寒假来了,王闪闪计划着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本应参加省赛的同学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出,她又一次为了比赛,选择了留下。尽管准备时间紧迫,她却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比赛当天完成了精美的服装设计,为团队赢得了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团体三等奖。今年,王闪闪又一次参加全国大赛,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她斩获了第十三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服装制版与工艺技能大赛服装制版与制作大赛二等奖。她的故事,是一个江南姑娘在服装制版的浪潮中勇于拼搏,不断前行的弄潮儿的故事,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朋辈好榜样。

 

匠艺研精﹒脚踏实地展宏图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王闪闪对知识的学习从来都是脚踏实地、从未停歇。免试入学,国家大奖,她一开始就是大家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优秀,却从不骄傲。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她都认真细致地完成,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她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从三等奖学金到二等奖学金,再到多个一等奖学金以及省政府奖学金,学习上踏实且坚定的步伐见证了她的辛勤付出和坚定信念。除了奖学金,她还荣获了多项荣誉,如达利女装学院十佳匠苗、四次职业技能奖学金、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最美杭职学子”荣誉称号、2022年度技术技能之星、2022年度综合实践之星,以及2023年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等。每一次荣誉都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她前行的道路,同时也让她明白,任何成就都需要通过辛勤努力去争取。

 

当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机会来临时,王闪闪感到既激动又紧张。她知道,这份荣誉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新起点,让她更加坚定地提高自己各项实力,用一颗感恩的心,不断奋进。

 

2023年9月,她回到高中母校实习,像曾经的老师一样,担任服装技能竞赛兼职指导教师,用自己知识和经验激励着学妹们;同时,她依然继续参加专业领域的比赛。她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但仍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成长的道路上,进德、立业、敏学、笃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后的日子里,相信她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争创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深信:机遇不仅需等待更需要自己去努力创造!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徐中宇

坚韧不拔

勇毅向前


向上滑动阅览

苦硬进取 勇往直前


徐中宇出生在河南桐柏县一个贫困山区,父亲是一名司机,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一段段里程数的背后承载着家庭的重量和责任。母亲是个朴实善良的“山里人”,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用勤劳和汗水换来春华秋实。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奶奶既是家里的“定海神针”,也是一名肺癌患者,在抗癌路上,一家人没有因困难而踌躇不前,反而更加坚定了抗癌的脚步。


在生活的磨炼下,徐中宇在少年时就早早学会了独立、坚强和责任。有一件事一直记在他的心里,“有一次爸爸的手被割伤了一个大切口,伤口很深,看着都疼,但是去医院简单处理后,爸爸又马不停蹄赶回去继续工作。”那天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徐中宇,他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努力与坚毅,并始终铭记在心,“命运只负责洗牌,出牌的永远是我。”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徐中宇都会像父母一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为未来的自己积累更多的底气。


德业兼修 厚积薄发


自从踏入杭科院校园的那一刻起,徐中宇就怀揣着“学以明志 学以修身 学以致用”的信念,开启大学生活新征程。徐中宇读的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但在入学前,对于单片机、传感器等专业技术,他知之甚少,完全是个“小白”。为了能在专业领域也有所建树,面对陌生的专业知识,徐中宇快速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立下了“‘加’上空余、‘减’去浮躁”的学习方针,挤出一切可能的时间恶补专业知识,翻阅研读书籍,参加云端讲座,虚心求教老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皇天不负有心人,徐中宇最终收获了连续两个学年专业课成绩名列专业前茅的优异成绩。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今年,徐中宇参加了两项国家级赛事,一个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个是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全国高校最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今年共有1134所高校、20939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本科组18614队,高职高专组2325队。一路上,徐中宇和队友们遇到的都是精兵强将,在这场与高手对决的过程中,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突破重重困难,最终杀进决赛,一举夺魁,是浙江省唯二的两支专科学校选择本科赛题并取得国家一等奖的队伍。


第十四届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更是让人记忆犹新,这场竞赛共吸引了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03所院校的8006支团队参赛。备赛过程中,徐中宇不得不直面许多困难,接受无数挑战。他们的竞赛项目是“基于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涉及包括安APK的开发、服务器搭建、数据库记录整合等很多从未涉及的技术领域。在短暂的备战时间里,徐中宇学习了Java编程语言,掌握了开发安卓应用程序的技能,在新的技术领域里不断积蓄能量。


180多个备赛的日日夜夜,徐中宇和队友们像上满发条的陀螺,团结一致,并肩作战,日夜不停地在比赛、吃饭、睡觉之间旋转,“寒假的每天晚上,我们都会通过视频会议来探讨技术对接和项目难题,一次次激烈的讨论让我们的信任与默契不断增强。”天道酬勤,徐中宇的团队最终取得了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决赛答辩评委惊讶地说:“这是一个专科?!”徐中宇在心里默默回答:“是的,但是我们的技术水平不只是专科。梦想靠的不是学历,而是坚持与执着的精神品质!”


实干担当 重新出发


生活处处是课堂。在学习之余,徐中宇还积极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组织的“南泥湾”劳动基地的采收活动中,徐中宇带领的小组一马当先,被大家评为“采摘高手”;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徐中宇主动团结同学,帮助后进,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担任比赛项目负责人期间,徐中宇用实干彰显担当,啃下一项项难以完成的“硬骨头”,以和善的人品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团队伙伴的一致好评。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崭新答卷。”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徐中宇已经走上了实习岗位,成为“计算机大牛”的目标也在他的心中落地生根。“我将以‘归零’心态重新出发,在‘社会大课堂’里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书写属于我的最美青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泽同

无悔青春

逐梦机甲


向上滑动阅览

王泽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他学以致用,敢于创新,笃行明志。


作为一名追梦人,他从北到南,跨越1400公里求学路,坚定自己的“机甲梦想”求学梦;作为一名攀登者,他在校期间潜心钻研技能,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带领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Robocon竞赛中连续两届荣获国家一等奖,浙江省机器人比赛连续两届冠军;作为一名创业者,他在“挑战杯”“中美创客大赛”等多项比赛中获奖。


他在学业、社会工作、科研上积极进取,荣获各级荣誉2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市级6项。

 

永葆初心,非学无以广才

 

2021年,他不远千里,怀揣“机甲梦”,从山西奔赴浙江求学,来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校期间,他秉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的信念,在学习上,他严格要求自我,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他积极投身各类学科竞赛,课余时间则多是在工作室度过,常常是教室、工作室、图书馆、寝室四点一线。他学业成绩优异,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曾获校级一等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实验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躬耕匠心,非行无以成学

 

王泽同始终坚持自己年少时的“机甲梦”。2020年10月,他加入了张亮老师的机器人工作室,两年时间里,积极地跟随老师进行机器人创新研发。从机械原理基础的学习,到跟随学长学姐们一同操作设备,700多天的日日夜夜,倾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经历千百次的调试和练习,逐步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探索专业技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逐渐成长为团队的核心,变成了团队的队长。2022年,他终于创建起了工作室成立以来的第一支命名团队——INSIST机器人团队。他带领着队员设计机器人图纸迭代10余版、加工零件200多个,编写程序6000多行,机器人调试下载程序1300余次。

 

今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高手云集,而他所带领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INSIST机器人团队,作为唯一参加的高职院校团队,显得尤为亮眼。王泽同担任了比赛中最重要职务——操作手,最终,以稳健的发挥,他带领团队战胜东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985、211一流高校。在2022年和2023年,INSIST机器人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他说:“谁说我们高职院校不可以,我想证明给大家看我们很棒!”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温职院、让团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更获得了对手的尊重。

 

王泽同的团队没有止步,他还带领团队斩获了浙江省机器人竞赛省冠军两项,实现浙江省机器人比赛史上第一个双冠。目前团队已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还将持续地更新迭代。此外,所在团队获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类比赛全国金奖2项、省级金奖2项、省一等奖4项等多项省市级荣誉,拥有2个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也申报2个发明专利和3个实用新型专利,相关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浙江职业教育频道、温州新闻、温州日报等多家公众平台和省市级媒体持续报道。

 

奉献爱心,非志无以报国

 

在校学习期间,王泽同担任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助理、院学生组织办公室主任。他求真务实、任劳任怨、以身作则、踏实耐心,说的就算、定了就干、说到做到。对于领导、老师交代的任务,不管何时何地,从不存在讲条件、打折扣、搞变通的情况,均能按照既定要求做实做细做好,得到学院领导老师们广泛认可和肯定。

 

在日常生活中,他一直保持朴素节俭的好习惯,利用学校的奖学金补贴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在他身上无不体现着自立自强。同时,他能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近两年,参加了党史学习教育、辩论赛等博雅活动100余场次;热衷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三年间他志愿者服务时长达到300多小时,荣获各类志愿者先进个人3项。2023年,他更是光荣地被录用为杭州亚运会的一名志愿者。在亚运会期间,他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协助组织和引导游客,热情地向他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和帮助,此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参与了现场的无线电监测工作,为赛场的无线电安全使用保驾护航。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王泽同虽有着不菲的成绩,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不断拼搏进取,鼓足干事创业的前进动力。披荆斩棘,逐梦机甲。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胡元萌

绽放在全自动互感器

生产线上的一枝木兰


向上滑动阅览

胡元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该生怀揣父辈智能制造工匠梦想,在校期间汲取专业知识沉稳扎根,每学期专业排名第一,获得省政府奖学金、一等奖学金、首届“温科木兰”、十佳大学生等荣誉10余项。


课余时间秉承“匠心”以赛促学,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等荣誉30余项。她还兼任专业主任助理、班级班长、电气自动化协会社长等职务,同时作为温州市青年文明号“信服先锋号”的学生负责人,用专业服务润师生心田,以热心坚守志愿服务,带领团队获市十大志愿服务项目、省公益项目银奖、省百优团队等荣誉。


向“兰”而立:肩“父”梦想,初心如磐


小时候,元萌常常在电气作坊里摸爬滚打,目睹了爸爸传统手工劳作的辛勤,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与电气生产问题“较起了劲”,小小的梦想也由此萌生:“我,能否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设备?”


高考后,带着对职业规划的思考,她毅然放弃进入本科学习的机会,选择来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深入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立工匠之心,淬专业技能。胡元萌接过了父辈身上“突破转型”的接力棒,紧握“工科学习”的方向盘,智能制造“自动化”的职业梦渐渐在温科启航。尽管路途坎坷,常有质疑,但她坚守青衿之志,勇毅前行。


向“萌”扎根:深耕细作,锤炼技能


她深知理想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不懈的求知欲引导下,元萌不断探索和挖掘学识的深度与广度,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在学习中。每天清晨当同学还在睡梦中,她早已在小河边晨学;当同学的呼噜声响起时,她还埋头于项目研究;平日里,她的身影也活跃在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芳华待灼,砥砺深耕,这枝“木兰”从未懈怠。她的成绩每学期蝉联专业第一,平均学分绩点4.17,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互联网+、挑战杯、专业技能大赛等国家级、省级荣誉40余项。


在专业老师的牵头下,她有幸结识了弥贝电气的董事长李阳康,并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互感器生产线的研发。团队走访企业130多家,拆解组装设备600余台,迭代方案50余次,测试数据超过10万份,最终成功搭建全自动互感器生产线。团队成功将互感器生产传统的13道工序减为6道工序,能够实行多机一人管理,生产效率提升了7-8倍,人工成本降低了67%-80%,并与正泰电器等二十多家的公司签订了订单,将设备落地生产,成功助力弥贝电气公司营业额超千万。


团队一路秉持匠心,攻坚克难,勇创佳绩。全自动互感器生产线项目获得第十三届省“挑战杯”竞赛金奖,实现了学院“挑战杯”省级竞赛金奖“零”的突破!同时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金奖的好成绩,是本届“互联网+”国赛温州唯一一个职教赛道金奖项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项目实践让她对自动化生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她积极响应浙江省妇联“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号召,以问题为导向,组建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作室。积极探索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能性,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和智能收纳系统,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种自动收卷绕线装置研究》。


在众多工科男生中,元萌以自身的坚韧与奋进脱颖而出,荣获学校首届“温科木兰”称号,犹如向阳而生的木兰,勇敢无畏,循梦而行。在众多工科男生中,她坚信一定能凭着自己的坚韧、奋进与执着,绽放属于女生的工科力量。


向光而行:服务社会,“元”梦扬帆


学业上的优秀表现并没有让她停下前进的步伐,她积极投身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历练自己、服务他人,奉献青春力量。


在工作中,作为专业主任助理,她全力协助老师开展活动,工作时长超500小时;作为班长,她全心服务同学,600多个日夜的付出,助力班级获评优秀团支部;作为电气自动化协会会长,她结合专业精心策划活动30余场,社团获评学校优秀社团。


作为温州市青年文明号“信服先锋号”的学生负责人,她以专业润民心,献技到户、送暖到家,积极组织“信服先锋号”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布温州市域30多个乡村,修好小家电1000余件。她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市级以上媒体报道20余次,荣获省百优团队、省公益大赛银奖、市十大志愿服务项目等市级以上荣誉10余项。


在三年温科学习时光里,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在自动化专业领域中不断求索的梦想,继承并发扬先辈博学笃志、慎思明辨的品质,坚毅勇敢、开拓上进的精神。从工学结合一线到生产创新一线,这枝“木兰”以创新之心铸就匠品,以实践之行展现匠艺,立志用所学为中国智造“添砖加瓦”,为智慧电力发展“节”尽所“能”。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童启硕

启始于闻

硕以于行


向上滑动阅览

童启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他匠心报国,德技兼修,连续四学期综合素质测评位列第一,获省政府奖学金、4次一等奖学金。


他在“苦味”中去芜存菁、打磨技能,荣获全国及省市级荣誉数十项;他在“辣味”中怀揣赤诚、锐意笃行,在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红匠说”宣讲团中以青年之志唱响青春之声;他在“甘味”中同力协契、沐光前行,从杭州第19届亚运会颁奖花器制作参与人,再到亚运会火炬传递手,以新时代青年红匠之姿,在学生群体中开启星火燎原之势。


“苦味”人生:“拼搏味”划燃逐梦火苗


童启硕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工人家庭,从小他便跟随父亲穿梭在工厂车间之中。儿时的他常坐在数控机床边,痴痴地看着父亲眉头紧锁紧盯着旋转的零件。从那时起,“父亲的专注”成为他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高考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他说他想继续追寻父亲的梦。


从小在车间里耳濡目染的“天然优势”,让他迅速地脱颖而出。他从大一开始便加入汪卫华院士工作站和章跃洪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一次实训中,他了解到当前光伏视日跟踪支架铺设成本高等痛点,聚焦对分布式光伏迭代升级的思考,他以负责人身份组建逐光而行项目团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面对备赛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他无所畏惧,把书桌搬到机床边,把“寝室”搬到车间。他和团队成员一起经过3000余组的数据测量,1295次对比分析,9个月的数据累积,最终使产品实现效率和合格率双突破,一举获得第九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小组第一)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国赛。


他说“技术瓶颈无法突破的焦虑、找错方向的无用功、粗心大意功亏一篑的溃败感以及屡战屡败的无助感都让我在竞赛中尝到无法言语的苦味,但‘父亲的专注’一直影响着我,成为我坚持的动力源”。就这样,他在受挫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最终申请专利数十项,收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全国“发明杯”专利创新大赛三等奖、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辣味”人生:“本土味”燃起信仰火焰


“金华是第二个故乡”,他求知求技在金华,也将信仰浸润在金华。他说“得劲!年轻人就要又红又辣,信仰使命要红,奋斗姿态要辣”。在校期间,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选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红匠说”宣讲团成员,先后前往陈望道故居、金华市中小学等百余个场所开展红色宣讲百余次,覆盖人群超过6000余人。此外,他将真理的故事与专业结合,被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指定为“敢闯会创”宣讲团成员(全省高职成员仅两人),前往省内高校开展公益巡讲,讲述他的创新创业故事。2023年5月,他带着自己的故事参加了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并获得省赛二等奖。在全省舞台上,他向全省本专科高校展现新时代青年工匠火辣的奋进姿态。


他热心公益,投身共富,积极参与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与武义县桐琴镇党委党建共同体共建活动,聚力突破当地农业生产瓶颈,跟随导师将技术免费送到企业,与浙江周立实业农机装备部,开展农机变速箱专机的研究制作。经过数百次的零件拆解,上千次的测试模拟,最终,他们研发的农机变速箱专机,带动了金华武义地区数百人的稳定就业,间接让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让区域结对共富烙上金职青年的火红印记。期间,他受到了人民网、浙江在线、金华日报、中国公益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与点赞。


“甘味”人生:“更有味”燃烧传承火炬


在校期间,童启硕遇到了求学生涯中的恩师益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章跃洪老师。章跃洪老师带着他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坚定,在车间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他们的故事不仅在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中传播,更是以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这个平台,让世界看到了师生同台,薪火传承的故事。


作为章跃洪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学生成员,童启硕参与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颁奖花束中的花器制造。他与工作室团队重点围绕花器内壁空间狭长、内壁曲面弯度不一、瓶身衔接难度大等棘手问题,每日研究多种方案,调试不同刀具和工艺,将花器的加工误差控制在0.05mm以内,做到各个曲面无缝衔接、浑然一体,先后一共完成了3000余件花器的加工。“制作的花器虽然缺少鲜花,但已然有了花香的甜味。”这是他手握第一件花器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童启硕与亚运会的缘分不止于颁奖花器,他通过层层选拔,以金华地区唯一的高校在校生身份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手。最令他欣喜的是,恩师章跃洪也是火炬手之一。从恩师手中接过星星之火,再到学生群体中薪火相传,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不屈的骨气和造梦的志气,更向世界展示了师生同台和传承接棒的力量。


启始于闻,硕以于行,他是童启硕,从“追父亲的梦”再到“追自己的梦”,他一直用匠心体悟“三味人生”,用匠意点燃“三味薪火” 。




责任编辑丨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③丨造“金师”“金课”,育时代新人


» 下半年笔试成绩将发布,11月8日开启教资面试报名!来看具体流程→


» 浙江台州以评价为杠杆撬动地方党委政府重教兴教——教育单独出列 书记专项述职


» 纸短情长!七旬老人手写感谢信,点赞“浙”位老师雪中送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